陳S ir揚言
  (第1517期)
  批發市場就是架在廣州脖子上的一把雙刃刀,準確地說,是1260把刀
  南都的這組報道可謂切中了廣州城市管理和發展的一個痛點——— 廣州的批發市場。批發市場就是架在廣州脖子上的一把雙刃刀,寒光閃閃。準確地說,是1260把刀,1260個批發市場,匯聚在廣州的版圖上,從業人員500萬。這一切每年產生出5000億元的交易額。這1260把刀給廣州帶來了滾滾財源的同時,也給廣州帶來了無窮無盡的煩惱。哪裡有交易市場哪裡就有交通堵塞,哪裡就有社會秩序的混亂,甚至哪裡就有腐敗。怎麼辦?無論整頓的還是被整頓的其實都知道,壯士斷臂是件不可能的任務。
  5000億元的交易額怎麼辦?以批發市場為生的500萬人怎麼辦?這個已經持續多年的困境使得人們個個雞吃放光蟲——— 心知肚明。A,這個局面不可能永遠繼續下去。B,這個局面現在誰也無法改變。就如這個城市裡頭任何積重難返的問題一樣,能拖多久就拖多久成為了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默契。
  雖說廣州是千年商都,但是呼啦啦地冒出1000多個批發市場卻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野蠻生長起來的。那是一個搵錢大曬的時代。至於交通、社會管理、消防等事關城市公共利益和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大事,根本沒有人在乎。
  建業大廈和德寶大廈的大火給了廣州新一輪批發市場改造的契機。這一輪改造,政府似乎找到了一個破題的新思路:把老城區的批發市場做成展廳,將物流放到郊區。對於這個新思路,我個人覺得是對症下藥的良方。
  首先,批發市場林立帶來的城市管理問題,究其根源都是批發市場“現場、現金、現貨”的傳統交易方式造成的。在市場經濟的“初級階段”,這樣的“三現”的交易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,就猶如當年每個縣城都有圩日一樣。但是隨著城市商業物業的快速升值,隨著電商和電子結算日新月異的迅猛發展,“三現”的交易方式畢竟正在走向末日,把老城區里的批發市場改造為展廳,把物流放到郊區,可以說是一個既保留了本來不得不斷之臂,又不致傷筋動骨的順水推舟之舉。
  其次,把展銷廳放在老城區,物流放在郊區在事實上是有成功先例的。各位可以移步到中國最大的燈飾生產和銷售集散地——— 中山古鎮去看一看。在古鎮燈飾店鋪林立,但是一般都不備現貨,買家看中貨之後下單回家搞定。對於鐘情於傳統的現場現貨現金交易方式的人來說,這是完全不可思議的事情。但是人家古鎮人照樣把生意做得紅遍中華甚至紅遍世界。
  也許有人發問:這一輪的批發市場改造,政府的有形之手,能否完勝市場的無形之手呢?我倒覺得政府只要不夾帶自己的利益,不存在完勝還是完敗市場無形之手的問題。把會生金蛋的批發市場留在城裡,逐出困擾老城區的手推車、住改倉、亂擺賣,火災隱患等不但符合政府利益也符合市民利益,對於批發市場交易環境的改善更是功德無量。問題不在於政府要戰勝市場,而在於政府的有形之手要順勢而為做有用功。
  當然,這一輪的批發市場改造並不會如我所說這麼簡單。正如報道所指出的,批發市場有它擺脫不掉的原罪:無序、暴利甚至是黑金。加上涉及各方利益涉及幾百萬人,哪怕思路正確方法對頭也會有無數意想不到的困難。但是所有的困難都比不上廣州既得益於1260個批發市場又受害於1260個批發市場這個最大的困難。既然馬蜂窩遲早要捅,而現在政府的思路是去其弊存其利———假如1260個馬蜂窩真的能夠變身為1260個蜜糖埕,我們何不樂見其成並且再助一把力?□陳揚  (原標題:馬蜂窩能否變成蜜糖埕�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s77tsatg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